《重返未来1999人物文化系列》张之之,围棋和老虎的金黄

2023/6/73301 浏览综合
  据说第四章是公测之后才有的,也不知道最后那个生日快乐是不是作者送给自己的礼物。[TapFamily_爱了]
  经过第三章的昨日重现和结尾的暴雨之殇“将死”,第四章的起调就是接过一匹烈马的步伐继续跨越障碍,精彩而难以控制。
  但剧情终究通过精彩的演出完成了基金会篇章的完美谢幕。而维尔汀的直属上司,基金会常委会的委员,共融院的领袖“Z女士”张之之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所以今天就趁热打铁,和大家聊聊张老师名字的可能寓意,同时简单科普一下某站很多up主解读不准确的那局围棋【看来我们国粹级智慧的传承度还是不太行啊(」゚ロ゚)」】,最后带过一下第四章的标题——今天白天刚抓到的博尔赫斯的另一篇名作《老虎的金黄》。
  关于张老师的名字,肯定不是像“孙头头”“孙大愿”那么没水平跟随便取的一样。至少以九宝目前剧情文案显示出的文学功底,玩家是愿意相信张老师的名字也是暗含彩蛋的。
  找了相关资料,没发现历史上存在张氏的弦理论物理学家,所以张老师应该是原创人物。这样的话我们的过度解读也可以自由放开了[TapFamily_赞]
  首先,X和星仔闲聊的时候有说,张老师是去英国研究弦理论的留学生。后来“暴雨”突致,研究全部被抹去,她才加入基金会成为康副的幕僚。大家称呼她为“Z女士”。
  我们先看字形,“张之之”,“之”形似“Z”,写法都是“前进折返再前进”,可能暗示了张老师的怀柔方法论。【不得不说这真是象形文字和符号文字的美妙巧合】
  同时,“之”有三种词性,最常用的是助词“的”的意思,链接定语和主语。对应了她当年在暴雨中引导维尔汀成为“司辰”。而且如果是这个意思,她的“之”有两个,可能预示未来她还会再次在某种情况下引导维尔汀实现蜕变。
  而按照之的另外两个词性介词“到”和代词“那”,可以组成“到那里”的意思,可能也是暗示张老师未来能见证“回到”“那个未来”的结局。
  同时对于有友友分析康副对位的是阿尔卡纳,其实是被康副三四章的高光误导了。康副的对手和朋友从来都只是张老师,她们一人持西方智慧,阳谋博弈,持国际象棋,以“将死”决胜;一人持东方智慧,取势纵横,持十九路围棋,以“大同”和谐。在一对一的时候,康副战争艺术家一般的优雅和缜密能让对手不知不觉走进自己的败局;但是在群体博弈的时候,显然像鹿一般温婉而坚毅的张老师会发挥出更伟大的威力,这也是为什么康副最后输了——围棋不是战术家的主场,而是战略家的画布。但无论如何,康副和张老师的对手戏和惺惺相惜都是非常精彩的演绎。
  那么,我们就引入了围棋这项智者的运动【本人真实段位不高,如果有大佬看得比我更深恳请评论区赐教】。其实和象棋五花八门的棋子走法相比,围棋的规则甚至看起来还更简明——19*19=361个纵横交叉点上,任何一处空位你都能落子,所有棋子在落下之前都是一样。围棋也有吃棋的规则,但是必须一色棋子把另一色相邻的所有交叉点占满才能拔掉对方。但和象棋不同的是,围棋更加注重“围住”的空间【最后裁判就是根据361个交叉点谁占的多,减去先手要让的“目数”来定输赢的】,而不是棋子间纯粹的杀伤。
  举个例子,给四个棋子,你可以把对方一颗棋子上下左右都围起来然后吃掉,然后占据五个棋子(交叉点)的空间,最多再算上延伸出去一些缓冲范围【围棋在棋盘空间还充足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贴脸缠斗】。同样四个棋子,你也可以配合棋盘的边缘,各自保持一定距离,像边防站一样遥相呼应把一个棋盘角围住,占据至少20个交叉点的空间。
所以在各种版本的“围棋十诫”中,基本都有“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这样的词条。围棋是双方棋手大局观的博弈,虽然细节操作(围棋术语叫“手筋”)能争得一处盈利,但是缺失大局视角依然容易导致中盘的坍塌(虽然大多数大局观强的棋手微操也不弱)。
  和人类下围棋的时候,是AI最像人的时候,虽然首次接战时人类面对AI屡出的奇效和无缝的运营节节败退,但想必在博弈时以为自己理解了对面那位深不可测的强者的诸多瞬间,人类棋手都会产生一种激情和愉悦。
  这就是围棋的至高艺术,始于对立,行于纷争,会于手谈,让于止水,惜于大道。
  我们回到张老师和她的小伙伴的那局棋,马克同学执黑先行,左下角形成一个平分上下的定式(即千年围棋中诸多棋手试出或者悟出的,双方在布局阶段某个局部的各自最优走法,形成的“黑白相对固定的样式”)。对应他们开始辩论之前看似势均力敌,多数人的表态也不明朗。
  然而面对黑骑在上方的外势,白棋非常无理地点在非常近的地方限制黑棋向上发展的空间,对应咖喱味很重的佩德拉对马克的当众挑衅。马克的四路尖冲是常规的应对方式,压制白子逃向棋盘中部的路线,对应他接受挑战表明态度。佩德拉三路爬出,看似顺从黑棋的战术,其实图谋的是挖空黑棋在边缘的实地。马克没意识到这点,依然连续四路压,形成了面对棋盘中部看似坚固的外势,对应他以为自己能证明“维尔汀的忠诚”就能掌握道德主动权。最后佩德拉一手小飞连接之前布局在四路的那颗白子,让一道白棋掏空黑棋的实地后轻巧脱出,对应他对马克诡辩“风险不是来自维尔汀,而是来自牵动所有人利益的预算分配”,本来未定的中立人群于是大量站到了佩德拉的一边。马克显然沉浸在自己的“伟大叙事”中,被佩德拉这一手看似卑微但是无懈可击“二路小飞”打得猝不及防,只剩下一道无用的外势,这时候理论上他应该放下这块的失策,利用交到自己手中的先手权去别处谋划,但他依然觉得“你没看我的提案,我从来没讲到预算的问题”,很古怪地在那条黑棋链上方没多远的地方落子“补形”,但自此他连先手都失去了。
  那么张老师是怎么处理局面的呢?面对佩德拉的无理挑衅,她也是从尖冲开始接战,但是她意识到只用威势宣言规避碰撞无法获得实际的利益。于是她勇敢出击,“十步之内,还没有输”,利用白棋棋形本身存在的距离,直接贴脸碰远处的那颗白子,对应了她去找那个反对派黑人意见领袖伯纳德和女性委员卡兹。两位对手一开始都是想维持立场,下扳想把临近黑棋外势的那两个白子连回来。但是张老师意见坚定,据理力争,连扳阻断白棋的尝试,对应她跟伯纳德和卡兹表明自己“关键的诉求”和“坚定的孤勇”,同时开出了其他能触动后者的条件和妥协。所以白棋下立,黑棋顺势贴上,外面的白棋获得了漂亮的棋形,黑棋也基本围杀了下面骑脸的那两颗白子,守住了实地;对应张老师修改法案的一些细节尊重其他人关切的利益,然后反对派中一些人也让步,让自己这块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而打进来的佩德拉则在张老师的大局观之下落败,反而帮原来黑棋的外势转化成了实地。
  需要注意的是,张老师的这局棋赢的是佩德拉,而不是“反对派”。张老师用自己的怀柔之策争取到反对派其他人的支持,限死了佩德拉的无理激进不让步,实现了她说过的“我会考虑大部分人的利益,实现双赢”。
  所以渣康妈妈后面也被张老师的成长惊艳了,这位单挑王看见了拥有大局视野的张老师做到了自己都难以做到的“合纵”。她在张老师生日时送她的那盒棋子【虽然如果只有开盖后看到的那几颗棋,可能连布局都下不完】,未尝不是表达了康副对张老师理念和方法论的认可与期待。同时马克的形象也很有意思,怎么看外貌都符合我们对华人的刻板印象,至少比张老师看起来更具有华人的经典特征,但是他的名字却是欧美常见的“马克”,可能也是讽刺他只具有华夏文明的礼法之形,而没有天地大同的经纬之名。
  害,到这里其实应该戛然而止。但如果漏掉博尔赫斯的诗歌《老虎的金黄》,我们可能会错过张老师更深层的成长线。
  其实读现代文诗歌没有大家想到那么难,和古体格律诗相比,现代诗的押韵和句式更自由,甚至有无韵诗这种我都不太喜欢的存在。但这也是诗歌向深处挖掘的必要的取舍,因为诗的本质除了“美妙的音韵和漂亮的格律”,更应该是“凝练的语言和沉重的哲思”。
【如果想连语言之美和哲思之善都抛弃掉——你想码日常生活时多按回车键没问题,可以删掉各种情节只留下你认为的“趣味”,但是请别说自己在写诗,我是诗人,我要脸。】
  读真正的现代诗是需要想象力、共情力和幽默感的,理解诗意有一个原理简单但实践困难的方法——想象你是正在写这句诗的诗人,你看到了什么,你在想什么。
  我们放下我觉得比较好的《老虎的金黄》的中文译文【暴论:博老师你为什么不能自己翻译成中文或者英文呢哈哈哈】
“我一次又一次地观看
那只英武的孟加拉虎
直到金黄色的傍晚,
瞧它在铁栅栏里面
循着注定的途径巡逡往返,
从没想到那就是它的笼樊。
以后还有别的金黄颜色,
那是宙斯美妙的金属,
变成九个指环,每个又变九个,
永远没了没完。
随着年岁的流逝,
别的绚丽色彩逐渐把我抛弃,
如今只给我留下
朦胧的光亮、难测的阴影
和原始的金黄。
啊,西下的夕阳;啊,老虎,
神话和史诗里的闪光,
啊,还有那更可爱的金黄,你的头发,
我的手渴望把它抚摸。”
  网上对这首诗的解读很丰富,比如“老虎”“宙斯的指环”的象征,但是我觉得其实抓住诗中反复出现的“金黄”就能很好地跟上诗人的情绪,尤其是这句“如今只给我留下朦胧的光亮、难测的阴影和原始的金黄。”
  博尔赫斯写这篇的时候可能是1977年,他78岁的时候。作为一个浪漫而犀利的诗人,可以想象,暮年的他对于“金黄”的注释应该有浓浓的时间或是岁月的气息。“金黄”是高贵的,是夕阳,是神话中的伟力与无穷,是所有逝去的昨日留下的无垢余晖。诗人,张老师,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是困在铁栏杆里往返踱步的老虎,它无法闯出命运划定的边界,它的野性甚至不能化作一声怒吼,它所拥有的只是这日复一日,恒古不变的“金黄”。
  最后诗人的抒情很温柔“啊,还有那更可爱的金黄,你的头发,我的手渴望把它抚摸。”那是属于“人”的头发的“金黄”。【虽然我怀疑博老师夹带私货了,很多诗人看似在说艺术,其实是在向具体的某人表白。当然,“具体”对诗人来说是个很抽象的词,毕竟诗人很容易有意无意地把身边的事物都变成象征和移情。】
  最后的最可爱的“金黄”,属于人的生命,诗人渴望“抚摸”,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擦拭老照片的相框,这是对美好的怀念,与过去的和解,是向从一开始就是无奈且可悲可笑的如今已经变成余生的人间长命抒发的眷为恋与珍爱。
  对应的就是张老师最后对着旧照片扎头发,把头发扎成青春模样。张老师她做到了,她一以贯之地为“人”的和平与幸福而奋斗,在用十几个小时的演讲占据场地硬拖投票时间直到黎明到来之后,她终于可以在生日这天,给自己一个蛋糕和一首古老的歌谣。
  张老师无愧往日,无悔青春,无暇驻足,无畏将来。
  因为那头温雅的白鹿,其实从来一直永远都是“金黄的老虎”。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84
2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