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新主将即将登场!他的家乡凉州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2024/1/2661 浏览综合
司马迁在《史记》说过这么一句话:“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大意是最先起事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但最后摘桃子的人常常在西北。
这话乍一听很玄学,但经过各位雄主们的实践证明,西北确实是一统天下的财富密码。从强秦出函谷而定天下,刘邦居关中而灭西楚,乃至后来苻坚统北方而南进兵,关陇兴隋唐而问九鼎等等。不少王朝的更替,都与西北不无关系。
而在东汉末年,西北同样对东汉乃至三国局势产生过深远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凉州,更是群雄并起,各展雄姿的舞台,他们用纵横沙场的豪迈,征伐割据的野心,谱写出一首弥漫在风沙中的悲情史诗,而一切的故事,要从“羌乱”说起。
“羌乱”日久
说到凉州,就不得不提“羌乱”。羌,泛指生活在青藏高原和河西的游牧民族。最开始,羌族先民曾活跃在关中等地,但因被商人打败而西迁,后又被秦穆公再次往西赶,最终才定居青藏高原和河西等地。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张,羌人再次与王朝有了联系。一方面,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使得羌人不得不走下高原,内附汉朝以寻求生活。另一方面,屯田政策的出台,强制了大量羌人移民,边境上的凉州地区也就成了羌族聚居地。
无论是主动依附或是被动迁徙,羌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断崖式改变”,于此同时,羌人受到的压迫也与日俱增。一方面,羌人要承担极其沉重的徭役负担,其中以兵役负担为主。东汉奉行“以夷制夷”和“以夷伐夷”的策略,利用羌人骁勇悍斗的性格特点,常常挑动“羌胡相攻”,以取“县官之利”,因此在征西域、击羌胡的战争中,汉廷往往征发郡县降羌参加作战。另一方面,羌人的社会地位极低,是地方官吏、豪强随意凌辱的存在(“其内属者,或倥偬之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当时的羌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怨愤。
于是,自从东汉建立开始,羌人就不断地发动暴乱,反抗压榨,以此为引,贯穿了整个东汉王朝的“羌乱”轰轰烈烈地开启了,凉州等地也因此经济凋敝,发展停滞,而长久的战乱所耗费的军资人力,也将东汉朝廷拖入了财政亏空的深渊之中,为帝国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TapTap
凉州三明
至汉桓帝时期,,“凉州三明”的登场,终于让“羌乱”有了变化。“凉州三明”指的是张奂、皇甫规、段颎三位武将,这三位先后参与平定“羌乱”,但在处理羌人问题上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张奂、皇甫规倾向于安抚、教化,而段颎以镇压为主,在数年的南征北战中,他顺利平定了东羌和西羌的主要敌对部落,并最终结束了持续了多年的“羌乱”,被视作东汉的战神级人物。
在《后汉书》中,详细了记载了段颎平定“羌乱”的功迹:共指挥和参加了一百八十多场战斗,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人,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消耗军饷达到惊人的四十四亿。
TapTap
凭着大胜的功绩,段颎很快官拜侍中,不久又升迁为执金吾、河南尹,最终两度成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但作为靠军功升迁的关西士族,即使位高权重如段颎,仍被牢牢把持东汉朝廷的关东豪族排挤,只能与朝廷中的另一大势力宦官集团结盟。然而,关东士大夫在朝堂上的势力相当强大,段颎依附的大宦官王甫不久便倒台,而段颎也在受牵连下狱后在狱中饮鸩自杀,东汉凉州最杰出的将星就此陨落。
董卓出世
段颎虽身死,但凉州的故事却未就此落幕,另一位凉州人顺着时代的浪潮,站到了权力的中心,这个人正是董卓。
董卓,凉州人士,他的父亲董君雅曾是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是负责缉捕盗贼的武官。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董卓,也受关西地区尚武风气的影响,继承了习武的传统,年少时便有一身好武艺。《后汉书董卓传》就曾记载:“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除了武艺出众,董卓也极擅长待人接物。在年轻时,董卓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毫不吝惜地杀掉耕牛款待他们,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转而赠送了上千头各种牲畜给董卓。董卓也因为这些经历而名声大噪,走上了仕途,担任上了凉州兵马掾,由于他通晓凉州事务,又善于与羌人打交道,在这个职位上干的相当不错,后又被提携为羽灵郎,再后来又参与平定“羌乱”,因表现十分出色,战功赫赫,被拜为郎中。
之后,董卓先后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好景不长,在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中,董卓因受到牵连,遭到免职。但随着黄巾起义席卷而来,董卓等一众臣子又重新被启用,虽得到复用,但因讨伐黄巾的失利,董卓又再度被免职。在大起大落中,事情又迎来了新的转机——凉州地区发生叛乱,因董卓熟悉凉州事务又是凉州本地人,因此被拜中郎将,随皇甫嵩出征。
这段平叛的经历,让董卓手中积累起大量的精锐部将,也让朝廷对他极为忌惮,想要拿走他手中的军权,因而先是征召董卓为少府,后又拜他为并州牧,均被董卓拒绝,可见东汉朝廷已日薄西山,而拥兵自重的董卓也不再掩饰他对东汉朝廷的轻视与不屑。而随着东汉朝廷的巨变,董卓很快迎来自己掌握人生的机会,并为下一个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后面的故事,就与凉州关系不大了,这里先不展开,有机会小煮再给大伙唠一唠。
TapTap
群雄割据
再说回段颎,虽说人死如灯灭,一切皆成空,但段颎留下的军事遗产——一只庞大且身经百战的凉州军,可不会凭空消失,而且随着段颎的逝世,凉州军失去了合适的上升渠道,陷入尴尬的处境。而随着羌乱的平定,东汉朝廷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关东士族与宦官集团的争斗上,关西士族更是隐没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在寻求突破的关西士族和凉州军,必然会发起合作,而机会也顺理成章地到来了。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凉州也开始爆发起义,一开始只是小规模起义,随后愈演愈烈,段颎留下的凉州军也大批加入叛乱。叛军从军中选出两位将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作为自己的领袖,时任护羌校尉的泠征措手不及,遭到攻杀,紧接着,凉州军中的宋建、王国等也加入了反叛,并围攻金城郡,拥立凉州名士边允(后改名边章)、韩约(后改名韩遂)为领袖。
TapTap
这次的叛乱,本质上是关西士族与凉州军的一次通力合作,意图割据西北边境,因此叛乱发展极快,很快波及到了整个凉州境内,东汉朝廷派出了皇甫嵩、董卓、孙坚等多位名将前来平叛。一方面,皇甫嵩等虽为名将,但在面对多年战火淬炼的凉州军时,仍旧不敌,落入下风。另一方面,凉州因战乱陷入多年饥荒,叛军也没有余力乘胜追击,击垮东汉军队,因此双方陷入僵局。
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闲着,凉州叛军这边,韩遂吞并了最开始起事的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势力,拥兵十余万。而东汉这边,新上任的刺史耿鄙招兵买马决心与韩遂决一死战,但半路遭到背叛身亡,而其部下马腾等人也纷纷倒戈加入叛军,之后叛军形势一片大好,凉州全境基本被收入囊中。
但遗憾在之后的战斗中,叛军在陈仓大败于皇甫嵩,向关中进发的脚步被扼制,而凉州叛军最终分成了韩遂集团、马腾集团、宋建集团等多个军阀集团,至此,后面割据西北二十多年的主力军阀基本成型。
之后,凉州军阀们也是动过向关东进发的想法的。董卓迁都长安后,曾经笼络马腾、韩遂一起对抗关东诸侯。双方刚达成初步协议,韩遂、马腾带兵拜见董卓,结果还在路上,董卓就被刺杀了。后面李傕、郭汜上台后,与马腾、韩遂等人和平相处不到两年就撕破脸面,韩遂与马腾结盟一起对付李傕、郭汜等人,但被李、郭等人部队打败。
此战使得韩遂、马腾损失颇大,不得已退回凉州地界,这也基本宣布了凉州军阀再无扩张机会,陷入存量博弈中,因此相互混战不断。韩遂与马腾之间的战事更是激烈,连年征战不断,最后,在与韩遂斗争中逐步居于下风的马腾,干脆选择接受曹操的征召入朝为官,留儿子马超守在凉州。
但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迫切地需要从西北方打开局面,于是他借口进攻汉中取径关中,凉州军阀们都认为此举是想攻下凉州,因此共举兵对抗曹操,虽说父亲马腾还在曹操手中,但马超毅然“大义灭爸”,并说出了“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的名句。马腾的养老计划因此破灭,最后被曹操处死。
但即便奋勇反抗,马超、韩遂等军阀也在曹操的打击下节节败退,随着夏侯渊在枹罕消灭了自立为王的宋建。凉州军阀基本上全军覆没,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烟尘。
TapTap
纷乱割据的几十年里,凉州军阀们占据了天下金角,但遗憾锢于困兽之斗,难以真正踏出征伐天下的脚步。而入主洛阳的董卓,也在获取巨大权力后,急速坠落,最终占据这块地盘的,反而是千里外的中原人曹操,这不得不说是命运的无常。本期凉州往事就说到这,话说春节期间,这位来自凉州的全新主将马超将在游戏中登场,各位将军不妨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