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零件对车的影响,通俗解释

更新时间2024/3/108511 浏览攻略
游戏中,改车的作用很大,远远不只是数值化的性能影响,还有不可见的手感影响,但是游戏中解释并不直观。自开服起玩到现在,把经验发现总结如下,一文说通。有了这个攻略,你也可以按自己的驾驶风格来改车。毕竟每个人的操作习惯未必相同,对他人来说最快的,对你来说未必最合适。
1.引擎
对抓地跑法来说,引擎调校比较简单直观——
冲刺调校增强1-100加速;
极速调校增强101-200加速和极速。
抓地:我建议是冲刺弱的车用冲刺,极速低的车用极速,本身较为平衡的车用均衡,主打一个“补短板”。毕竟这游戏是选了车再抽图,均衡就是王道。
面板上可以直观看到这三个数据的变化,天生冲刺强的话,就算再使用冲刺调校,1-100加速也没有可见的提升,且显著损失101-200加速和极速,得不偿失,反之亦然。
而对漂移跑法来说,引擎有更复杂的影响。根据性能总览右下角的变速箱曲线,换挡时机取决于时速,且刚换挡的时候,转速会偏低,马力会偏弱。如图 ,每一条蓝色线代表一个档位,蓝色线的断点即表示换挡时速。
TapTap
数据与实测有出入
举个例子,图中车辆使用极速调校时在100KM/H上3档,那么在芝加哥赛道漂移就会很无力,因为该赛道多数弯道漂移过弯的黄金速度就在100-120,在整个漂移期间,引擎都会处在3档的低转速区间,非常不利,不仅漂移速度提不起来,而且有可能断漂,如图。
TapTap
低转速漂移,动力弱
这种情况每个赛道、每台车都不一样,很难细究。根据在上海极速赛道的实测,改冲刺调校后,时速120左右正处在转速表偏高的位置(图中方框)就挺好。
TapTap
中偏上
如果不愿意折腾,也可以简单认为——漂移可以默认用均衡,若容易断漂就改冲刺调校;而极速调校特别容易断漂得慎用
2.轮胎
软胎的特征是动力偏弱,抓地转弯较为敏捷,漂移动力损失大,侧滑幅度小。
硬胎则完全相反。
硬胎的特征是动力较强,抓地转弯较为迟钝,漂移动力损失小,侧滑幅度大。
中性胎介于二者之间。
因此简单一句话,抓地偏向软胎,漂移偏向硬胎,如果抓地用了硬胎,会导致转向不足,而如果漂移用了软胎,会导致起漂变慢、漂移速度损失大,容易断漂。
当然这不代表抓地必须用软胎而漂移必须用硬胎。对抓地来说,软胎的动力会弱一些,若稳定性充足,则用中性胎也可以提高点动力;而若稳定性溢出,甚至可以用硬胎获取更大动力,转向性能的不足则可以用小漂来弥补。对漂移来说,硬胎有增大侧滑幅度以及增加车身摇晃的副作用(为啥轮胎硬一些就会增加车身摇晃,我实在很不理解),有时候用中性胎也可以让手感更好。
3.电控
电控的作用是在滑移的时候,通过放弃一部分动力来换取稳定性。因此你滑移时需要的动力越多,以及车辆自身的稳定性越强,就应该让电控介入得越少。总之——
保守、均衡、开放:
保守方向电控介入多、开放方向电控介入少。
因此:
越保守越适合抓地、越开放越适合漂移。
越保守越适合后驱、越开放越适合前驱和四驱。
——————————
电控调校就是跑法与稳定性的综合判断,一句话:“稳定性够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介入”,取得动力和稳定性的平衡点。
漂移跑法先试试开放,如果滑移太大、反打困难就换均衡,一般不用保守,因会损失漂移速度,除非车辆用均衡都能原地打转,那用保守也是没得法;抓地跑法就无脑保守完事,抓地跑法大体上是不需要滑移的。
车辆详情页左下角有表示车辆的驱动方式的图标。
TapTap
后驱车
4.底盘(悬挂)
底盘影响的主要是侧滑与动力的关系。
赛道、街道、越野
赛道悬挂的侧滑幅度小、提升绿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平缓、从红漂中恢复动力慢。
越野悬挂的侧滑幅度大、提升红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灵敏、从红漂中恢复动力快。
街道悬挂介于二者之间。
总之,底盘的选择很大程度受跑法影响。
绿漂跑法对减速时机的要求较高,操作较红漂难一些但整体速度更快,而赛道悬挂比较利于绿漂,因此绿漂跑法+赛道悬挂,速度更快。
红漂跑法的操控难度较低,时机要求也较宽松,尽管速度略低于绿漂,但胜在容错率高,而街道和越野悬挂比较利于红漂,因此红漂跑法+街道/越野悬挂,成绩更稳定
有一点需要注意,越野悬挂导致侧滑幅度加大,会导致红漂变多,因此如果不是红漂性能较好的车,就会浪费较多动力在侧滑上,也就是说大多数车使用红漂跑法也只需要搭配街道悬挂;那越野悬挂用在什么场合,有的时候绿漂的操作空间非常小,例如车辆本身侧滑就大(多数四驱车),或者刹车迟钝(较重的车),则可以使用红漂跑法并搭配越野悬挂,它能容忍更大角度的红漂而避免损失过大速度。
至于抓地跑法,当然是用赛道悬挂更快了
5.车身
车身的作用比较复杂。
高重心的漂移和抓地都有一定提升——漂移的起漂速度加快、抓地的转弯半径减小、车辆刹车距离下降,但是车辆稳定性也下降了——漂移需要的反打有时候变多,撞墙和颠簸路况下弹跳更大,在铺装路和土路之间穿行时的稳定性更差。因此,高重心只建议在稳定性溢出的前提下,牺牲掉富余稳定性来换取性能;或者当均衡重心表现出刹车距离过长、抓地力不均等低重心典型副作用时用高重心予以补偿。
低重心也并不代表稳定——由于抓地力不均,车辆刹车距离会加大,在起伏较大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失控,例如漂移时前轮有可能被路肩挂住。低重心的好处在于能够压制车身摇晃,车身摇晃会极大影响稳定性。因此如果其他调校都偏向稳定但车身仍然过于摇晃时,此时使用低重心压制摇晃,于稳定性来说利大于弊。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就无脑均衡重心。
以上。
188
21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