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之上应天速星--戴宗

更新时间2023/9/191029 次播放综合
戴宗绰号神行太保,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能日行八百里。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位,上应天速星,职司为总探声息头领。征方腊后授兖州府都统制,后辞官到岳庙出家,最终大笑而终。
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有道术神行法,将四片神行甲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他与梁山泊军师吴用是至交好友。
宋江刺配江州时,途经梁山泊,被晁盖等人请上山寨。但他不肯留在梁山,执意前往江州。吴用只得修书一封,让宋江捎给戴宗,请戴宗对宋江多加照应。
宋江到江州牢城后,却不知戴宗住处,又无法入城寻找,便在上下打点时故意不送常例银给戴宗,激戴宗前来。戴宗果然亲自赶到牢城,向宋江索要常例银。宋江表明身份,并拿出吴用的书信。戴宗与宋江结为好友,后又将手下狱卒李逵引见给宋江。 [2]
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告发。知府蔡德章命戴宗召集兵吏,捉拿宋江归案。戴宗使用神行法,先行赶到牢城,指点宋江装疯脱罪,然后再回去与兵吏会合,一同捉拿宋江。但宋江却被黄文柄识破装疯,被打入死囚牢。蔡德章让戴宗送信到东京,向父亲蔡京请示宋江生死。戴宗并不知书信内容,还打算趁机到东京寻门路搭救宋江。
戴宗吩附李逵照顾宋江,随即出发赶赴东京。他途经梁山泊时,在朱贵的酒店用饭,结果被蒙汗药麻晕。朱贵搜出蔡德章的信件,得知宋江有难,便将戴宗弄醒,告知书信内容,请他上梁山商议对策。吴用决定将计就计,让戴宗前往济州,将萧让、金大坚骗上梁山,伪造蔡京回信,以搭救宋江。
戴宗赶回江州,将书信送呈蔡德章,但因图章上有纰漏,被黄文炳识破,对答时又露出马脚,被严刑拷打。他只得招认书信是由梁山伪造,但他只说自己是怕担罪责而隐瞒实情,对私通梁山之事坚决不肯招供。蔡德章将戴宗打入死囚来,决定以“私通梁山”之罪处斩宋江、戴宗。当案孔目与戴宗交好,故意找借口拖延行刑日期。
吴用在戴宗走后,才省觉书信有纰漏,但为时已晚。晁盖忙率花荣等十六位头领,连夜下山赶赴江州,刚好在行刑之日赶到。李逵在不知梁山方面行动的情况下,砍翻刽子手,与晁盖等人一同劫了法场,救出宋江、戴宗。揭阳镇的穆弘等九人也赶来相救,一行二十九人在白龙庙聚义。而后,梁山好汉大闹无为军,杀死黄文炳。戴宗便随宋江加入梁山。
宋江上山后,公孙胜以探母参师为名,返回家乡蓟州,从此一去不回。戴宗便扮作承局,去蓟州寻找公孙胜。他此行虽未找到公孙胜,却招纳到杨林、裴宣、邓飞、孟康四位好汉。 [7] 三打祝家庄后,戴宗与林冲一同镇守山右旱寨。 [8]
高唐州之战时,梁山军被太守高廉的妖法击败。吴用便让戴宗再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李逵也随同前往。戴宗途中利用神行法作弄了李逵一番,将李逵整治地服服帖帖。二人到蓟州后,机缘巧合遇到公孙胜的邻居,得知公孙胜居住在九宫县二仙山。 [9]
戴宗赶赴二仙山,在李逵的配合下,将公孙胜激出相见。但公孙胜却不肯出山。戴宗又去拜见其师罗真人,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将公孙胜请下二仙山。 [9] 公孙胜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术,协助梁山军攻破高唐州。 [10]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旱寨。戴宗坐镇右军寨,居第三位。
一打大名府前,戴宗在北京散发无头单子,恐吓梁中书,使其不敢杀害卢俊义、石秀二人,为梁山出兵赢得了时间。
宋江患有背疮,张顺到建康府请得神医安道全。戴宗运起神行法,将安道全及时送到梁山,救了宋江一命。
梁山排座次时,戴宗排第二十位,星号天速星,担任山寨总探声息头领,被安排在忠义堂右一带房中。
两赢童贯时,戴宗在九宫八卦阵中护持中军,随侍宋江身侧。他手持鹅黄令字绣旗,负责飞报军情、调兵遣将等事务。
三败高俅后,戴宗与燕青结伴前往东京,用计救出被高俅软禁在府中的萧让、乐和。
梁山受招安后,戴宗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他虽从未斩将夺城,但却有传递军情、军令之功。
征讨田虎时,戴宗听闻敌将马灵也会神行法,便前去与其较量。但他刚行得十六七里时,马灵早已在二十余里之外。马灵归降后,将日行千里之法传授给戴宗。 而在简本水浒中,戴宗还曾用神行法带同公孙胜前往二仙山,向罗真人求取降服乔道清之法。
江南平定后,戴宗作为幸存正将,被授为武节将军、兖州府都统制。 他在受封众将中第一个纳还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陪堂出家,殷勤奉祀圣帝香火,数月后“大笑而终”。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戴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戴宗亦在其中,赞言为“不疾而速,故神无方。汝行何之?敢离太行”。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戴宗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戴宗姓名不见于史传。宋代罗烨《醉翁谈录》甲集著录有话本《戴嗣宗》,入“公案”类,今佚,本事不详。谭正璧称:“疑即《水浒》故事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但因名字中多一‘嗣’字,恐怕另有其人亦未可知,不敢下断。”
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的情节,取材自宋代洪迈《夷坚志补卷》中“桂林走卒”的故事。
太保,本系古代三公之一。《周礼》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唐宋仍设此职,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权。自唐末五代转滥,所谓有“太保满川,司空满地”语,如沙陀李克用有义儿十三太保。
宋元时也称巫师为太保。《书斋夜话》:“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菽园杂记》:“师巫称太保,此胡元名分不明之旧习也,国初有禁。”
元杂剧中多用太保尊称绿林好汉。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刘庆甫尊称宋江为太保,《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中李孔目尊称李逵为太保。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