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三国小课堂——曹操与世家大族的激烈斗争

2021/10/19957 浏览武将日志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赤壁大战失利以后,稳定住形势的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发布了第一道求贤令。熟悉三国历史的小伙伴肯定都能如数家珍地列出曹操身边的众多谋士,为什么在身边已经聚集了如此多智囊的情况下,曹操依然发布了这道激进的檄文呢?让我们把时间前拨,看看两汉的官员选拔制度。
两汉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制”,共分设三科:举孝廉、举秀才和举贤良方正。
TapTap
举孝廉,就是指各郡的太守从本郡内选拔出孝敬父母、清廉勤政的人出来做官。其中根据每个郡的人口数量有不同的举荐名额,其中人口不满十万的郡每三年举荐一人;不满二十万的郡每两年举荐一人;二十万人口以上的郡每年可以举荐一人;人口达到四十万以上的大郡每年可以举荐两人。每年产生的孝廉看似数量不多,但这已经是平民进入官场的最主要途径了。大家熟悉的曹操、袁术、公孙瓒、荀彧、贾诩等人就是通过孝廉进入仕途的。
举秀才,就是指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官。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的名字(刘秀)改为举茂才。与孝廉相比,茂才的选拔标准更为苛刻。孝廉由各郡推举,茂才由各州和中央高官推举,每年产生的茂才人数其实非常稀少。能当上茂才的往往是已经为官多年的现任官吏,凭借茂才的出身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相比于举孝廉和举茂才,举贤良方正属于特科。大部分都是在发生天灾之后,由皇帝在现任官员和学子中选拔能力贤良和人品方正者,授予官职。
TapTap
征辟,就是皇帝和官员们在社会上征召属吏,皇帝发出的邀请叫做征,官员发出的邀请叫做辟(bi同避音),合称征辟。三国时期通过征辟进入官场的人有很多,比如董卓、刘表、司马懿和陈群等。
相比于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两汉的察举制毕竟还算得上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进步。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或者践行儒家道德标准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由于察举制的累世推行,地方上开始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被察举的人往往处于报恩的心理又举荐推举者的族人,于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了权力私相授予的工具。到了汉末的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比如袁绍和袁术的家族——汝南袁氏,连续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比如杨修的家族——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
关于曹操——
曹操的父亲虽然官至太尉,但是由于是宦官的养子,所以一直被士人所不耻。陈琳在檄文中骂他是“赘阉遗丑”就是对他出身的歧视。兴平元年,曹操为了替父报仇攻打徐州的陶谦,正当围攻徐州之际,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却发生了严重的叛乱。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陈宫这个人,曹操说出:“当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就是对陈宫说的,演义里说这让陈宫觉得曹操心术不正,与曹操决裂了。但是正史上可完全不是这样的。陈宫和张邈都是兖州地区的名士,他们与兖州的世家大族有很深的渊源。他们叛变的原因是曹操杀了名士边让,因而得罪了这些大族。当陈宫和张邈一叛变,就引起了整个兖州地区的大族集体响应。后来曹操是顶住了各方压力,好不容易才平叛成功,把兖州收了回来。此战过后,曹操也意识到要想地盘稳固,就要坚决打击不合作的世族门阀。
曹操的思想和政策,一般都带有打击大族的特点。他经常称道孙武。孙膑、商鞅、韩非、秦皇、汉武等人,就是为了给世家大族所尊奉的儒家圣贤树立一个对立面。建安元年,曹操开始在许昌地区招募流民实行屯田制,并推行“重豪强兼并之法”,抑制自己占据区域内的世家大族的土地人口。紧接着到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与世家大族的决战打响。袁绍占据河北以后经济上实力远超曹操,政治上又拉起了“四世三公”的大旗笼络人心,军事上得到豪强的私兵支持,简直是占尽上风。反观曹操一方,派去征战袁术的刘备占据徐州之后临阵倒戈,江东孙策联络刘表准备偷袭许昌,关中诸将中立观望,首鼠两端。许昌的董承图谋政变,官渡军营中甚至有士兵刺杀曹操,真是“四方瓦解,远近顾望”。就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中,曹操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出身的世家大族的人物,靠他们来维持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比如荀彧、许攸、祢衡、杨修等人。官渡大战结束之后,北方的反对势力基本都被清扫一空,曹操开始专心推行“重豪强兼并之法”、“唯才是举”、屯田制和禁止厚葬等政策。
到了曹操晚年,为了政治生涯迈出最后一步,他也就不得不去争取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开始回归儒家的意识形态。曹操死后,曹丕为了称帝,进一步向世族妥协,九品中正制也就应运而生。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朝廷向地方派中正官,为当地人评定等级,等级高的可以做高官,等级低的只能做小官,而世家大族子弟多半都会被平定为较高的等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去世。
二月,魏公国吏部尚书陈群进“九品官人法”得到曹丕批准。
十月,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改元黄初。
和世家大族斗争了一辈子的曹操可能会感叹,自己进位魏王历经险阻,甚至多年的好友荀彧都以死相争,自己儿子同意九品中正制之后就在山呼万岁之中登上了皇位。
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