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色彩奥秘的轻度游戏——成为辨色大师!

精华2019/08/263977 浏览好游推荐
色彩对于人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品味,对颜色的敏锐程度也各不相同。好比辨别音调高低的音感,这种能力被称为色感
有这么一群花花绿绿的休闲游戏,它们不仅用五彩缤纷的外表抓住你的视线,/删除/还在此基础上虐待你的眼和心/删除/,还帮助你了解自己对色彩的辨识能力,甚至带来极度舒适。
其实,成为大师非常简单。
Stage 1 入门级色感养成
两种相近的颜色,区别往往从明暗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色调深浅”)这个层次上就可判断,色盲小伙伴也完全能够carry。比如下图中,颜色与其他不同的方块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TapTap
当色调更近、更深,判断难度就会增大:
TapTap
人眼中,感受色彩的是视锥细胞,不同的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即不同颜色)的光线敏感。
深色吸收了大部分的光线,能被我们接收的就太少了,视锥细胞难以正常工作。想象在只有月光的夜里,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一个颜色。
《Colour》是一款典型的辨色闯关游戏,可以让人了解自己对颜色的敏感程度。玩家所要做的,就是从大小一致的方块中,挑选出颜色不一致的“异类”。随着闯关深入,方块数量逐渐增多,色调也越来越接近。
看不出来?可以尝试将屏幕的亮度调高一些,那些不纯的颜色就会露出破绽啦。
Stage 2 进阶级色感养成
从进化的角度讲,动物对颜色的敏感,很大程度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在远古时期,哺乳动物还不是地球的主宰者,它们有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为了适应夜间的活动,它们进化出了能感知微弱光线的视杆细胞,感知颜色的能力就相对变弱。至今,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二色视觉”的色盲。
而灵长类,得以重获色彩的恩赐,回归“三色视觉”。尽管其中缘由众说纷纭,但至少我们知道,人类不会再轻易失去五彩斑斓的视界。
接触更多色彩的人,比如画师,对颜色的各维度属性、颜色间的叠加混合拥有丰富的经验;非专业人士想要进一步探索色彩美、提升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不妨尝试下面几款游戏:
Lonely Few推出过多款色感游戏,代表作为《Blendoku》(中译为《彩独》)。
该游戏上手容易、操作流畅、颜色柔和,休闲而又迷之令人上瘾。有特制的开关可以规避色盲易混淆的颜色。
它没有时间限制,玩家只需挑选色块填充空格,令颜色达成自然过渡,相当佛系。
TapTap
从单色渐变到多色渐变,难度提升不止一点点,是不是只有硬核美术生才能hold住呢?
第二部《彩独2》还增加了多人对战等更加丰富的玩法,同样推荐。
喜欢拼图的小伙伴不能错过《Color Puzzle》,一款你可以持续玩很久而不会想删除的游戏。
只需要把关卡伊始杂乱的色块调换位置,使整幅图色彩过渡。玩法本质和《Blendoku》一样,不过它的体验更加完整,色系选择更具美感,还原过程中能一步步获得满足。
如果说消除游戏带来的是清空、删除的宣泄式解压,那么《Color Puzzle》就是整理、排序的强迫症式舒适。
TapTap
它还支持自建关卡,可随意选择固定的色块和变换的颜色。因此,如果你想尝试 真·瞎眼 的难度级别,也是完全没问题!
TapTap
TapTap
Stage 3 大师级色盲养成 (?)
玩游戏时请谨记,不是自己色盲,分辨不了是大脑正常运作的证明x
还记得被白金裙子和蓝黑裙子支配的恐惧吗?
在非自然光环境下,肉眼所见的物体颜色会发生改变,但人不会因此感到错乱,这是由于视觉认知的“色彩恒常性”。一旦有“苹果是红色”的既有认知,那么我们在蓝色灯、绿色灯、霓虹灯下都不会搞错苹果的颜色——人的知觉自然排除了光线和环境的影响。
反来利用这一点,就能欺骗人的视觉。
TapTap
Edward H. Adelson教授于1995年发表 “棋盘阴影错觉”
A黑B白,这是大脑综合判断后反馈给我们的物体的固有色;
实际上,A、B的颜色一致。究其原因,是作者精妙地给A、B色块“伪造”了一个棋盘上落下阴影的环境,让我们凭借经验认知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嗒啦啦2_委屈]
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jpg
当然,休闲游戏不会为难玩家到这种地步,现在隆重推出Lonely Few的另一部作品,更具有游戏性、限时闯关的街机style《Chroma Rush》
它增加了最具难度的一种玩法:在杂乱的色块中找到与示例颜色一致的那个。真正需要排除环境的干扰,准确定位颜色。通过了这一关,就迈出了从相对色感到绝对色感的第一步!
TapTap
TapTap
TapTap
最后,如果你还对颜色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下面这个来自权威色彩研究机构的殿堂级“游戏”:PANTONE的“色商测试”。
TapTap
TapTap
最后的得分越小,你的辨色能力越强,结果图还能指出你的色彩盲区是哪里。
看到这里的你,眼花缭乱了吗?
*上文涉及专业的解说部分仅供参考,以学术文本内容为准。
43
4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