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游戏截图
偏见游戏截图
偏见游戏截图
偏见游戏截图
偏见游戏截图
偏见

偏见

官方入驻
8.7
18 万

游戏介绍

上次更新于2017/12/05
开发者的话这是一个人性探讨的小游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非白即黑的选择是否是你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将会如何对你?玩11遍是否能玩懂?! 虐人思考的游戏,策划哥哥把蕴含的东西藏得太深啦。 欢迎你们来DISS策划哥哥。 改编自nicky的《多边形的故事》。 如果有一些想说的,或者从游戏中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感慨,欢迎在论坛留言和评论,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偏见”! 最后,也可以添加《偏见》粉丝群:532387847,一起进行讨论哦!
刚刚下载 看到越来越多人对社会科学感兴趣 很开心 先码个五星
稍微研究过game theory和decision making的同学应该不难看出,信任的进化那个游戏之所以可以调理清晰又出彩,很大程度得益于Axelrod的著作”Evolution of Cooperation”。它系统地讨论了Axelrod提出的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simulation和其后续模拟实验,以及其中许多参与者贡献的方案(以Anatol Rapoport提交的tit-for-tat最为出名)
博弈论有一个已经建立相对完善、数学模型清晰的系统,不论对于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只要通过逻辑或者数值角度领域get到了点,就能产生灵光一现的感觉:“哦!原来是这回事!” 而信任的进化采用了一个步调合适、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strictly) dominant strategy到infinitely repeated game,结合selection process和不同的starting population,最终完整地表述了reciprocity在理论(映射到现实)中的体现。
而偏见这个东西,恰恰是不逻辑不理性的(这也正是它让人着迷的地方)。经济学(包括博弈论)自古以来都是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假设之上,相比较研究有血有肉的homo sapiens,更多是探讨homo economicus,或者说冷酷无情绝对理性的经济人的行为。上世纪起,从Daniel Kahneman开始,一个叫做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的学科开始兴起;这一学科结合了经典的理性模型假设和来自心理学的人类感性(例如偏见等其他人类的“不完美”),试图建立更加全面的模型,更符合现实地解释人类的行为。
尽管时至现今,行为经济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学者投身到这一领域中进行研究,甚至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正是著名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可古话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擅长快速理解简化模型的人类,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难以控制以及模型化的感性。事实上,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所做的决定是百分之百受自己意识(理性)所控制的(overconfidence is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as well :),因此很多被实验证据证明的现象,在人们看来是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
尽管我还没有亲自体验这款游戏,但我相信,大部分玩家们的失落和困惑并不是因为游戏的品质或者是个人的理解能力,而是偏见这一概念(或者说主题)本来就是模糊又朦胧,藏在我们负责自主复杂思考的额叶难以触及的杏仁核深处吧。
P.S. 而我未尝亲身体验,就妄然写出的评论,又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呢( ・᷄ὢ・᷅ )
2017/12/5
来自 iPhone 6s
游戏时长 52 分钟
第一版评价:
这版游戏相比上一班版流程短了不少,没有BGM在如今的游戏圈就像游戏里在方块堆里的三角形一样显眼。抛开细节不谈,游戏主题我觉得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兴趣,毕竟热衷网络社交的,每天和人交流辩论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会观点迥异而吵起来。(当然是指用例证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无脑撕)
游戏里有一句话“偏见对偏见双方都是无益的”。这句话对不对呢?
从稳定进步的社会大格局来看,这句话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一个区域如果偏见过度,冲突提升,人们就没有精力投身生产和喜好,简单来说无法安居乐业。但是在高倍镜下来看呢?首先定义一下游戏里的偏见:和周围观念有较大出去,且棱角分明不愿妥协。那么,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在人类诞生之初的人看来,是偏见吗?每一次文明的大跨步都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重构。每一代推动历史前进的先驱都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偏见,异端。但今天的我们,会排挤他们吗?那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偏见可能是推动进步发展的力量之一而非真的毫无意义?
从小的方面来看,为什么我们有了一定意识观念在被反驳时会据理力争?简单一句话:他不了解我。世界没有同一片树叶,人,也一样。辩论双方往往是结合自身经历,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观点,也就是,自说自话。所以才会受到强烈的排斥。心理学提倡人际交往,要秉持同理心,日漫为什么比国漫有更广的遍布各年龄段的受众?很简单一句话:我理解他这么做的理由。过去国漫的价值观就是一刀切,好坏都是绝对的。而人越成长越会发现,这个逻辑越发不对劲,所以才会把这类动漫打上骗小孩的标签。而优秀能够感动人心的那部分日漫,除了刻画伟光正的主角,反派的也不吝笔墨。不定对错,只论原因,结果由观众自行判断。这些偏见,是无意义的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既然没有对错,偏见也并非无益,那是不是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船到桥头自然直呢?也并不是这样,这就如同市市市场规律,虽然在基本价值规律下市场终究会趋稳,但是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惨痛的,这时候就需要适当的宏观调控。游戏提倡的观点其实就是解决办法:缩小偏见,让社会更快趋于稳定。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缩小偏见绝不是党同伐异,弱肉强食。而是相互用同理心去感受对方的初衷缘由,结合自身观点,寻找相交处,那个,就是和谐的奇点。
—————————————————————————————
第二版:
上一版唠唠叨叨提了点个人看法,没想到会引起开发者的注意,这么快就更新版本,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接下来进入正题(这版不再是哑剧,有BGM了呢):
开篇没有像上一版一样使用距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战争例子展开,而是从更我们玩家熟悉的游戏鄙视链条展开讨论,不得不说这点挺高明的,各层级的玩家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熟悉的位置,相似产生兴趣,相关引起关注。自然让初次接触作品的玩家更有一窥究竟的动力。
中间穿插了上一个开发游戏《信任的进化》的人物参与联动,让老玩家会心一笑,新玩家感到新奇去前作补票。营销手法深藏不露。
这一版更新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偏见过多,社会会动荡不安;没有偏见,社会会停步不前”。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还是举历史的例子,二十世纪初期,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打破了对清政府抱有希望的先进中国人通过学夷技,改良等方法兴国的幻想。***先生1894年就创立了兴中会开始革命活动,类似黄花岗起义的大小规模武装暴动不在少数,但都以惨烈牺牲,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抱有幻想的人们对这种思潮抱有很高的偏见,意见不一导致社会持续动乱。而1911年的武昌起义却意外的成功了,更讽刺的是在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新军里起义成功的。中国近代史往前迈了一大步。这是因为不抱幻想的中国人开始接受***先生这种“异端”的思想,降低了偏见,所以社会进步了。而没有偏见的世界是什么样?TapTap上的付费游戏《旁观者》描绘的就是一个反乌托邦,政府高度管制的世界。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完全由“伟大领袖”说了算,没有参议,没有隐私。一句发泄不满的牢骚就可能导致下一秒警察踢开你的房门。人们的生活不再属于自己,兢兢业业成为国家机器的齿轮,前途看不到希望,生活没有动力。黑白单调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的行动轨迹,永无止境地原地转圈。
总体来说,这一版本个人觉得可以算是这个游戏的完全体了,提到观点也令人信服,扩展了更多得思考。玩过前版卸载的玩家不妨外来一游?
2017/12/1
来自 小米Note
官方不会玩游戏 : 没错,当所有人都没有偏见之后,社会稳定,但是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凡事有个度,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来!